十八大以来,合肥以硬投入支持村集体壮大资产规模,以规范管理壮大村集体经济。12月20日,记者从合肥市财政局获悉,全市112个脱贫村中,集体收入达50万元以上的87个,近八成脱贫村成为经济强村;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4年平均1.08万元增长到2021年81.99万元,年均增速85.6%。
在脱贫攻坚期间,合肥市各级财政逐年加大投入,2013-2020年累计投入扶贫项目资金74.39亿元,其中,市本级39.66亿元。
各级财政以硬投入支持全市形成了规模庞大的扶贫资产,经全面摸底和分类分层统计,全市脱贫攻坚期内累计形成扶贫资产57.95亿元,占扶贫资金的77.90%。其中,经营性资产11.2亿元、占比19.33%,建成项目1190个,共产生直接收益1.8亿元,带动间接和其他收益0.92亿元,总收益率24.26%。
脱贫攻坚后,全市各级财政部门保持投入力度不减,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2021-2022年,全市再投入衔接资金38.71亿元,其中产业类项目资金20.13亿元,占比达到52.74%,继续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规模。
在全面摸底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合肥市还在市级层面创新和细化国家和省相关制度规定,出台符合合肥市扶贫资产实际情况的管理细则,从顶层引领基层规范扶贫资产管理,发挥扶贫资产的最大效益。
合肥市创新提出“按照不超过10%的比例从市级衔接资金中安排管护资金”,确保扶贫资产保值增值和持续发挥效益;重点细化收益使用和资产处置相关内容,明确激励和容错措施,提高村级产权主体经营管理扶贫资产的积极性。
上一篇:天津邮政多措并举保快件及时送达
下一篇:安徽阜阳市工业绿色发展增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