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

以法治硬核锻造最强核心竞争力

2020-06-20 12:22:24 来源: 阅读:

  6月9日,苏州发布《苏州市法治政府建设状况报告(2014-2019年)》白皮书,从组织保障机制、政府依法履职、行政决策、行政执法、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等方面,全面展现苏州法治政府建设成效。其中,镇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改革、重大行政决策实行目录化管理、诚信苏州建设等方面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让法治成为苏州开放再出发、高质量发展的最强核心竞争力,成为营商环境的最硬内核。”在此前召开的苏州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强调,要凝聚全面依法治市的强大合力,不断深化法治建设苏州实践,提升法治苏州建设整体水平,努力打造法治建设苏州样板。

  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化”

  有效促进依法行政

  初夏傍晚,姑苏区金阊街道三元二村的休闲广场上聚满了人,有的在跳舞,有的在闲聊。居民吴文英说,“要是在以前,吃完饭后都不太敢下楼走走,到处都是车子,乱糟糟的。改造后,整个小区焕然一新,环境干净多了,也更安全了!”

  学区划分、市政建设、老旧小区环境改造……这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大事”,在苏州都要依法纳入“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化管理”。姑苏区作为试点区域,首批项目就有近20个。哪些项目可列为重大项目、如何有效落地执行?对此,姑苏区司法局局长黄慧介绍,整个过程要经过“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廉洁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依靠刚性的法治化程序建立一道“防火墙”。

  据介绍,苏州在全市规范政府系统重大事项决策行为、建设法治政府的基础上,通过购买服务,引进第三方咨询公司,力求论证工作客观、中立,将重大行政决策法治化落实做细。

  苏州重大行政决策实行目录化管理,有着扎实的基础。近年来,苏州颁布《苏州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等规章制度,在全国率先开发重大行政决策网上公开运行系统,对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的提出、确定、调整、公布、论证、监督等环节进行全流程规范运行。

  苏州大学法学院教授程雪阳表示,这就好比给重大行政决策戴上法治“紧箍”,让决策在法治轨道上有序运行,有助于把百姓普遍关心的事办好办实。

  截至2019年底,苏州市县两级共收到各级重大行政决策建议事项2281个,其中75项列入市政府决策目录,148项列入市级部门决策目录。

  行政执法改革

  充分激活基层治理动力

  “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都能管,都不想管”……长期以来,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种种难题,成为制约基层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以问题为导向,苏州积极推行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构建“综合执法局+专业执法队伍+镇域综合执法+网格化社会治理”上下联动、优化协同、齐抓共管的基层综合执法新体系,让执法力量、信息、资源充分下沉基层,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激活基层治理动力。

  吴江区作为苏州纳入县域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区域,自2017年8月正式实施以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为主要内容的镇域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并结合社会综合治理联动机制建设,与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相衔接,构建了网格化治理、联动指挥、综合行政执法“三位一体”的基层治理模式。

  “目前,我们已经建立健全五大类20多项镇域综合行政执法标准,建立了行政执法人员、涉案物品管理员、案件档案管理员等八类人员的岗位职责管理。”吴江区城市管理局副局长陆学明介绍,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囊括城管、安监、住建、水利、国土等多个部门,这些力量集中下沉到乡镇,每个镇综合执法局都建立了涉案物品管理室、全程同步录音录像询问室,执法人员都配备执法记录仪上岗。“我们通过联席会议协调综合执法工作,每季度召开一次,研究协调综合执法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实现步调一致。”

  将涉及生态环境、安全生产、劳动保障、违法建设等县级行政处罚权下放到乡镇,由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局具体实施,苏州创新探索的镇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大幅减少了市县两级执法队伍种类,也节约了执法成本,提升了执法效能。

  让“诚信苏州”

  成为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

  登录苏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输入贷款金额,选择贷款期限和担保方式,点击“我要贷款”,符合条件的金融产品立刻弹出。这是苏州为小微企业精心打造的融资服务平台,从成果展示栏可以看到,截至6月18日,平台注册企业67370家,75家金融机构推出280项金融产品,帮助19443户小微企业解决7112.8亿元融资。

  “这个平台的背后,有一个功能强大的‘地方企业征信系统’。”苏州市发改委信用建设处处长顾斌介绍,2015年起,苏州下大决心拆除信息壁垒,目前已把分散在70多个政府部门和公共事业单位的企业数据集中到一个平台上,采集40多万户企业2亿多条信息,为企业“精准画像”,为银行放心贷款提供准确依据。

  2014年以来,苏州累计出台各类信用政策制度170多项,实现10个县(区)信用信息平台全覆盖,且市县(区)两级信用信息逐步实现共享。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领域、招投标领域、招商引资、地方债务等七大重点领域,推进政务诚信建设,全面使用信用承诺和信用审查,建立统一的政务信用信息数据库和公务员信用系统,并与苏州市纪委监委监督检查工作平台实现数据共享,探索政务诚信新路子。

  诚信,成为苏州对外展示形象的“金字招牌”。近年来,苏州先后荣获全国城市信用建设创新奖、全国守信激励创新奖、全国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城市组冠军,综合信用指数名列全国地级市首位。

  张红军 唐梦恬 沙 一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华夏法观网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下面的邮箱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