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

扶弱济困解决百姓揪心事

2023-05-08 10:20:17 来源: 阅读: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鲍静

  “我找李律师,她在吗?麻烦您转告一声,说冯某某来感谢她了……”3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来了一位身形偏瘦、相貌俊俏的小伙。

  小伙姓冯,他口中的李律师名叫李彦汐,是重庆龙创律师事务所的一名执业律师。2022年7月,李彦汐第二次报名参加“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来到杂多县为受援地的困难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等,尽最大努力为当地百姓解决急难愁盼。

  李彦汐帮冯某某解决了困扰他近4年的揪心事。2019年4月,冯某某到包工头崔某承包的位于杂多县老城区的一家饭馆做房屋装修工作,双方约定完工后崔某支付工资9800元。完工后,崔某仅支付1000元给冯某某。2022年10月前,冯某某多次向崔某提出支付剩余工资,刚开始崔某言语搪塞,最后直接拒绝接听电话。无奈之下,冯某某找到杂多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寻求帮助。

  杂多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经分析研判,认为案件符合援助条件,交由李彦汐承办。

  李彦汐深入了解案情并多次联系崔某无果后,指导冯某某完成起诉书。法庭上,李彦汐从欠款证据等方面向法官阐明事实。最终双方达成协议,崔某承诺一次性结清剩余工资,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现场表示要好好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做一名守法公民。

  为了向李彦汐表达感谢,冯某某特意将锦旗送到公共法律服务中心。

  李彦汐在服务地工作期间,类似的事情时有发生。每一面锦旗,每一条哈达,都代表了当地百姓对她的肯定。

  2021年,李彦汐作为“1+1”志愿者,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服务。

  其间,李彦汐承办了一起未成年人案件。案件办理完后,女孩的父母双手为她送上了洁白的哈达。

  2020年12月25日,女孩晚自习下课时被同学绊倒,导致其右侧锁骨粉碎性骨折,后经医院治疗康复,但对方家长对女孩在治疗期间产生的医疗费用置之不理。女孩家庭贫困,双方协商数次无果后,其父母找到贵南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希望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贵南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将案件指派给李彦汐办理后,她多次与学校、双方家长沟通,希望通过调解方式解决问题。因对方父母处于离婚状态,均推卸责任,都不愿承担费用,调解工作进入僵持阶段。为此,女孩的父母将此案诉至贵南县人民法院。在法官及李彦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协调下,双方各退让一步后达成和解协议。

  李彦汐告诉《法治日报》记者:“来到海拔4000多米的杂多县,除了克服身体的不适,还要克服语言障碍。不过,做公益就要心怀一颗公益善心,我一定会克服一切困难,不畏一切完成好使命。”

  无论在杂多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还是在贵南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李彦汐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她的忘我奉献和出色工作得到广泛好评。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华夏法观网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下面的邮箱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