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闭幕的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团队的“智睿精尖——智能钢轨打磨保障铁路行车安全领军者”项目凭借出色表现荣获金奖。日前,本报记者采访该项目负责人姚海鹏,了解他们这番不同寻常的参赛经历和未来的创业梦想。
初衷是减轻打磨工人负担
姚海鹏成长于一个铁路工人家庭,父辈就从事钢轨打磨的工作。他从小就知道,钢轨打磨这项工作的不易,劳动强度大,要求技术高,对运行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进入大学后,我又系统学习了相关专业知识,意识到钢轨打磨这项工作有可提升空间,可以凭借学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在这项工作上能够做些什么。”他说,“现在的钢轨打磨技术面临两大核心问题——钢轨基材损耗严重、打磨效率低下。为了提升铁路运输能力、助力列车平稳运行,也为了减轻打磨工人的工作负担,我和同学们组成了团队,决心要研发一款智能高效的钢轨打磨机器。这就是我们‘智睿精尖’项目的缘起。”
据姚海鹏介绍,项目团队成员由铁道工程、铁道车辆人工智能及财务等多专业的学生构成,他们都在读大三,平时要上课和参加实习。整个项目的研发过程就是团队成员相互配合、共同进步的过程。
成功研发智能钢轨打磨机器
经过不断研究、设计、实验……最终,通过研发智能控制、精准递送、智能助力三项核心技术,有效解决了钢轨打磨过程中的关键难题。姚海鹏介绍说:“我们研发的智能钢轨打磨机器,能够依靠算法技术,自动采集钢轨的损伤情况,计算出最优的钢轨廓形,并根据这一廓形来调整打磨参数,从而显著提高了打磨廓形的合格率,它能够自动精确调整打磨过程中的砂轮转速、旋转角度以及递送量,其功能相当于一位拥有十年经验的打磨工人。”此外,项目还创新性地加入智能助力系统,该系统通过感知工人师傅,对机器施加推力的变化,调整智能助力电机的转速和方向,协助工人师傅推进打磨机器,大大提高了打磨效率,省时省力又安全。
为钢轨打磨节省数百万元
比赛结束后,当得知获奖的一瞬间,姚海鹏和团队的伙伴们简直不敢相信这个结果,一起欢呼着胜利,感叹这段时间的艰辛与不易,他说:“在这段艰难的备赛时光中,我们牺牲掉了自己的假期时间,为项目的成功做着准备。其间,有过他人的质疑,也遇到过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但是我们从未放弃,不断坚持。我们也一起总结了成功的经验,要一直把这些经验应用到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去。”
一项研究成果,最重要的“使命”就是能运用到实际生产之中。姚海鹏说:“我们已与相关合作伙伴签订意向销售合同,产品在试用过程中,已累计为钢轨打磨节省成本数百万元,成功打磨轨道线路数百公里,相较于现有打磨机器效率提高了约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