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步伐日益加快,汽车芯片已经成为提升智能驾乘体验的重要载体,而国产汽车芯片如何实现高质量保供,备受各方关注。
12月19日,汽车芯片板块活跃,主力资金流入4.06亿元,概念股中有36只上涨。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统计,传统燃油车所需汽车芯片数量为每辆车600颗至700颗,电动车所需芯片数量为1600颗,而智能汽车全车需要的芯片则大幅提升至3000颗。
在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看来,随着全球汽车市场对汽车芯片的需求不断增长,车用芯片正迎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面对未来新汽车全景架构和产业数智化转型,迫切需要汽车芯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共同创新、协力前行。
车载芯片布局方面,在车规级MCU(微控制单元)领域,国内厂商主要包括上海芯旺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比亚迪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合肥杰发科技有限公司等,国外厂商主要包括瑞萨科技、恩智浦半导体、英飞凌科技公司等;车规级SoC(系统级芯片)中的智能座舱芯片虽已有像北京地平线机器人技术研发有限公司等国产供应厂商,不过该公司产品主要供应商仍为国外厂商。在单价40万元以上车型市场中,英伟达、英特尔、高通还占有较大份额。
目前,国产汽车芯片在功率芯片、MCU、传感器芯片和存储芯片等领域,基本实现了自主生产。
“车企在主动寻求国产芯片作为替代。”某国产半导体制造商李晶告诉记者,目前公司生产的车规级芯片产品都已进入到验证阶段,而购买这些产品的客户,无一例外都是国内的汽车厂商。
李晶告诉记者,当前,模拟芯片国外厂商携“产品组合+价格优势”争夺国内市场,这也证明了本土模拟芯片产业已经有了相当的技术基础,并对国外厂商的市场份额形成了威胁。随着国内车企对国产自主研发芯片的逐步认可和依赖,需求也会持续扩大,对未来的国产芯片市场充满信心。
在2024全球汽车芯片创新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郭守刚表示,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时期,芯片在产业链条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凸显,需要持续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加强创新资源聚集、加快突破关键技术、加大推广应用力度,努力保障我国汽车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作为全球化分工的关键一环,国产汽车芯片在技术层面和产业生态方面仍面临挑战。
对此,湖北芯擎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兼CEO汪凯称,在急速增长的中国汽车芯片市场里,国产率依然处于较低水平。其中,计算类芯片的主要应用领域为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国产芯片必须在这两大领域内有所突破。国产芯片有较大的上升空间,相关公司应紧抓这一机遇。
技术层面之外,成本控制和产业生态也成为国产汽车芯片的攻关重点。李晶告诉记者,国际公司多年经营形成的技术、工艺、矩阵化产品组合、产品质量等优势,国内公司很难在短期内赶超。想要拿下车厂,需要拿出远高于行业的标准来证明自身产品的高性能、高可靠性。
苏州纳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王升杨告诉记者,国产芯片公司真正的竞争优势在产品定义上,能否与客户深度合作,从提供标准化物料到提供差异化物料,能否把产品定义的能力构建起来,决定了一家国产芯片公司能走多远。
放大视角来看,“我相信中国有机会成长出一家有全球竞争力,甚至是领导力的模拟芯片公司。为此,我们一定要具备经营全球市场的能力。”王升杨表示,因为中国市场占大约30%,还有70%的市场在海外,所以要坚定地开拓海外市场。
“在全球竞争中,中低端功率半导体是短期内国产芯片厂商最好的突破方向。”中国自动驾驶产业创新联盟调研员高超认为,车规级MCU、SoC与传感器,将会是未来国产替代最快的三个领域。
上一篇:新能源汽车强势崛起引领创新潮流
下一篇:标准化打通换电市场商业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