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人文新湖州

2023-08-14 13:01:24 来源: 阅读:

  湖州文化昌盛,拥有100万年人类活动史、近2300年建制史,留下深厚华夏文明和江南文化印记。其湖颖之技甲天下,丝连中外,瓷映日月,笔书古今,茶润身心……湖州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中国美丽乡村发源地,人杰地灵、风光优美、交通便捷、宜居宜业。

  文化如水,滋润万物。近年来湖州的飞速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浸润。

  撤地建市40年来,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我市坚持以文铸魂、以文惠民、以文兴业,从建设文化大市到文化强市,加快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交出了城市软实力和自信力全面提升的高分答卷。

  一

  “湖州是深入贯彻总书记‘两山’理念的模范生,山好、水好、景好,志愿服务更是遍地开花。”中宣部志愿服务促进中心日前来湖专题调研,北京市西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许建连连点赞。

  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美誉度,以文铸魂弘扬“新风尚”,是高水平建设人文新湖州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新风尚,推动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开展。目前,全市共有志愿服务组织4500余个、志愿者71.2万余人,平均每5个人里就有一个志愿者。“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新光芒。

  在湖州,文明是一座城市的梦想与追求。

  2017年,湖州就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2020年,湖州以地级市复评全国第一名的成绩顺利实现“连冠夺牌”,并在全省第一个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市县“满堂红”。傲人的成绩并没有让我们停下前行的脚步。今年3月初,我市明确将围绕市容市貌、交通秩序、市场环境、飞线整治等10大领域开展集中攻坚行动,巩固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志愿者、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是核心价值观的人格化身,是引领社会主流价值的鲜明旗帜。近年来,我市还深入开展“最美”系列、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不断健全褒扬奖励道德模范的政策制度,营造了“有德者有得、好人有好报”的浓厚氛围,激励着越来越多的新老湖州人为“大爱之城”代言。

  目前,全市已涌现时代楷模(群体)1个、全国道德模范(含提名)10人、中国好人45人、浙江省道德模范20人、浙江好人249人、湖州市道德模范100余人,最美行业人物600余人,每万人拥有道德模范数量连续多年在全省名列前茅。

  如今在湖州,“光盘行动”成为时尚,“车让人”渐成共识,文明旅游提醒着人们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个体的“小气场”,汇聚成为社会文明的“大气候”,文明新风持续吹拂,公民素养日益提升。

  二

  太阳西斜,安吉县梅溪镇长林垓村的“曲艺小苑”里,正上演一场氛围感十足的戏曲。

  (下转A02版)

  (紧接第1版)

  古香古色的舞台中央,扮相或俊俏或英武的演员轮番带来《沙家浜》《空城计》《追韩信》等京剧传统曲目,台下的戏迷沉醉在戏韵中。

  文化惠民,让群众真正得到了摸得到、看得见的实惠,是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近年来,我市统筹公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扩大优质文化供给,强化供需精准对接,用文化供给的不断丰富,赋能精神富有市域实践。长林垓村这份原汁原味的戏曲文化,正是湖州人民乐享高质量精神文化生活的注脚。

  夜幕来临,湖州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何处最明亮,那一定是“城市书房”里那盏阅读的灯火。为满足广大读者不断增长的阅读需求,我市积极探索建设各类“小而美”的城市书房,先后建成城市书房47家,其中市本级22家,德清县8家、长兴县10家、安吉县7家,总建成面积9238平方米。

  同时,为不断满足农村群众精神文化新需求,2013年以来,我市还坚守“文化礼堂 精神家园”定位,把文化礼堂“建管用育”一体化建设融入“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城市品牌打造,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农村文化礼堂深度融合,实现“行政村建设全覆盖、智慧化管理全覆盖、点餐制服务全覆盖、专职化队伍全覆盖”的“四全”目标。截至2021年底,全市已建成农村文化礼堂898个,提前一年全面完成500人以上行政村全覆盖的目标任务。

  构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成“文旅驿站”15家,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和有线广播电视“村村通”“村村响”实现全覆盖;“文化走亲”“城市书房”“城市艺术课堂”等文化品牌活动深入人心,年均约送戏下乡1100场次、送书下乡18万册次、送展览讲座下乡700场次……

  开门即见绿,临窗闻花香,梦醒听鸟鸣,闲坐读风月。

  如今,无论是本地市民,还是外地游客,都能够明显感觉到这座城市日益提升的颜值和持续增加的旅游魅力。

  随着城乡文化空间持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高效供给,湖州人与文化的关系更为亲密,各类优秀文化广泛地传播到普通老百姓的耳边、眼前、心中。

  三

  如何把文化资源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推进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是一大路径。

  2011年,形似月亮的喜来登酒店在南太湖畔雏形初现,当时周边还是一片荒芜。10年间,湖州累计投入数十亿元治理南太湖及周边生态环境。

  2013年,全长50.6公里的滨湖大道贯通整个湖州南太湖岸线,曾经荒凉的滨湖区域日渐成为水与岸、业与城、古与今交相辉映的南太湖“外滩”。2015年,“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升级为湖州首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随着原生态的太湖牌越打越响,月亮酒店、龙之梦、湖州影视城、南太湖山庄等一大批重量级项目集聚太湖南岸。

  正如南太湖畔升起的这轮“月亮”,湖州文旅产业也步入了蓬勃发展的新轨道。

  立足生态和文化资源优势,多年来我市聚力推动文旅体商深度融合,构建休闲度假旅游产业体系和治理体系,先后成立市人文建设促进会、文化产业促进会,设立文创银行等,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千亿级产业的实施意见》《金融支持湖州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逐步构建起多要素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过去五年,全市每年引进实际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重大文化产业项目30个以上。

  同时,我市还因地制宜培育安吉余村、浙江百叶龙等优质文旅 IP,全市现有各类省级产业融合示范基地81家,成为全国唯一拥有3个国家级度假区和全国率先实现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全覆盖的地级市。德清、长兴、安吉三县连续多年列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前10位。

  “春天,我和湖州有个约会”“夏一站,来湖州度假吧”“风霅起,恋上一城湖光秋色”“冬季恋歌,一起来湖州玩雪”等活动全年不间断开展,拉动过夜游客占旅游人次比重继续保持全省前列。今年一季度,全市文旅市场主体增速在全省排名第二。“五一”假期,全市A级旅游景区、宾馆酒店、乡村旅游点和文博场馆累计接待全域游客424.37万人次,较2022年增长187.32%。

  成功举办滨湖度假大会暨第二届长三角度假博览会、长三角旅行商大会、长三角乡村文旅创客大会,承办全国文化和旅游促进共同富裕现场会和全国旅游休闲度假业务培训班,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联盟等走进湖州……自2021年8月入选“东亚文化之都”候选城市以来,我市还以此为契机,不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建设,通过举办大型对外展示交流活动,提升“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城市品牌影响力。

  “苍峰北峙,群山西迤,浩渺太湖,夹流双溪”。山水清远的自然禀赋和绵延千年的人文底蕴构筑出湖州特有的生态文化价值,赋予湖州丝之源、笔之源、茶之源、瓷之源的深厚文化家底。

  坚持不懈,来日春色倍还人! 在这片先祖创造灿烂文明的土地上,这份湖州人民书写了40年的文化答卷,流畅磅礴。相信随着我市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积蓄千百年的“文化之魂”必将在湖州大地氤氲成大格局、大手笔、大气象,人文湖州正用力拔节,葳蕤生长。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华夏法观网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下面的邮箱联系。